可能大家谈到低代码想到更多的是低代码搭建页面的平台,内部不少也是此种,其实对于偏逻辑编排、服务 BaaS 能力的偏可视化方式其实也算低代码,旨在「通过少写代码,用更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原本需写代码的工作」。
说到低代码,喜欢的人特别喜欢,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,此外也有“假装”去喜欢的,也有喜欢得不明不白的,我现在对于低代码是有点儿喜欢的那种,不过只限于「在特定领域,实现需求的速度比熟练工程师写代码要快的场景」,这种场景下用起来真心会比较爽,可能也用得不爽的时候,但是这种不爽远小于他带来的效益减去原本敲代码的投入,也很值得将这类产品做到好用爱用。
其实低代码产品是比较难做成的,特别是大而全的那种,由于考虑因素过多,导致步调很慢,也很难做到很易用,导致一边投入很大,一边又急切上线落地使用,从而出现平台方觉得投入很苦,使用方觉得不太好用还需吃狗粮的矛盾,往往需经过忍耐很长时间才可「守得云开见月明」,不过很多都在没有见月明的时候就奄奄一息了。反而专门领域的比如说表单、表格、图表低代码搭建活的很不错。还有一些 BaaS 类单领域的活得也还可以,我个人更偏向「易用的可很轻快解决对应领域问题低代码产品方案」。
此外还有一个误区,有人会认为低代码是给所有工程师都可以使用的,其实我认为不太对,低代码最开始出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「让不是程序员的人使用视图、组件、模板和表单等方式快速在不写代码情况下构建应用」,这里我们可以引申一下,低代码更适合两类场景,一类是「让不是这个领域的人也可以很快的写这个领域的应用」,第二类是「在特定领域通过抽象协议模型通过低代码的方式来快速实现产品」。
这里不多扯低代码的优缺点和喜好了,关于低代码产品内部已经有不少,也都比较熟,这里就不多加说明了,刚好最近在思考团队下一步的提效方式,我们来看看业界开源的低代码产品,说不定会有一些输入。
一体化的低代码平台
一体化也即从后端到前端的实现全部给包括了,说实话,我认为这种是最难做的,特别在大公司里面,假如各司其职,同时多个团队协作的话比较难做起来,因为各方的标准协议、数据库模型结构均很难一致,但是假如前端、后端均在一个团队,有一整套统一的模型协议,还是有可能做成的,比如说如下这两个产品。
Appsmith
Appsmith 是一个用于构建内部应用的低代码开源框架,一个印度的创业公司弄的,很适合做企业后台管理系统,常用的 CRUD、Dashboards、数据报表啥的不在话下,Appsmith 有一种 Retool “开源版”的感觉。
在使用上和常规的开发套路很像,第一步画 UI 界面,第二步连接到数据源,第三步将数据源和 UI 界面串起来,第四步部署,只不过将原有编码过程变成了可视化过程。
此外还提供了大量的模板可供使用,包括 Project、Management Support、Human Resources、Sales、Marketing、Finance 等方向,有些思路对于不少低代码方向有一定参照作用。
|